4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这份文件里面涵盖了所有被认定了非学科的科目,科目总数足足能有上百种。理论上来说,有多少个科目,就意味着有多少条赛道,有多少条赛道就有多少个市场,每一个科目看起来都像是有点搞头,而每一个科目看起来都不是大生意。
科目如此众多,各类教培机构随处可见,哪怕算上之前的文化课,整个行业的产值都比不上任何一家汽车厂商。而另一方面,几乎这些数不胜数的教育机构,又和两亿多的青少年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息息相关。这就是典型的贼小名气大的行业,否则以教培行业的市场规模,犯不着从最高层开始发文搞双减。
明知贼小名气大,偏偏有人就是想着要做大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都能收到各种行业论坛的邀请函,只要稍微看一眼论坛安排,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分享主题,都是在告诉你:“钱是好挣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做大做强。”当然,讲者有讲者自己的目的,现实中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非学科行业明明是个小贼,为什么要想着做大。
一方面,非学科行业不具备做大的基因。在服务业这个领域,什么行业会适合做大?答案很简单,产品越是容易标准化的,就越是容易实现快速复制。这也是为什么生鲜超市、水果专卖店、餐饮连锁等等业别发展起来会非常快,因为这些行业的核心是在于做好供应链的管理。但是教培行业的供应链是啥?教培机构的核心是人,根本就不存在何种供应链能解决人这个产品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培是一个重资产慢回报的行业。虽然和很多行业一样,都是门店型业态,都有场地和人工的两项支出,但是资金结转的速度是没有办法和其他行业相提并论的。吃一顿饭给一次钱,或者采购一次就付一次款,这在教培行业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行业是付一次费,起码要消费三个月。而且任何一个行业,脱离了金融,就会失去速度,预收款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就相当于一个金融产品。如今又在搞资金监管,你的现金流会被严格的控制起来,更不可能做大。
再一方面,品牌优势在教培行业需要的是落地。何况这么多的机构、这么多的科目在分割孩子们的时间,如果你的竞争力不够强,就根本不可能在市场当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可能某些校区因为某个校长会变的很强势,但是这种校长的个人能力其实是很难复制的,这不能成为一个所谓的品牌推力。在艺术培训这个领域,无论你是再知名的品牌,进入到某一个陌生市场,说到底还是单店和单店之间的竞争。
如果做大不合适,做小会是出路吗?
当然这个行业里很多人都是个体户出身,本身也就没有对自己抱有多大的指望。尤其是很多专业出身的人士,还会觉得成天惦记着收钱,是对艺术的一种践踏。佛系这个词在艺术培训行业可以说是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我见过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名字叫做“随缘美术”,这个名气的起的真是恰如其分,最后不出意外的随缘关门了。
如今关于非学科机构的办学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了,从法理上来说,教培行业就不存在个体户这种经营形式。整个行业都往规范的方向做持续的整改,如果一直坚持小规模的经营,先不说会不会被政策性的淘汰,在市场竞争中也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校内的美育课程的设置,会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在选择校外机构的时候,变的更加理性。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经营成本的角度思考问题,那就恰恰给了竞争力更强的机构整合市场的机会。
当然不合规的机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还会持续存在,就如同隐藏于地下的学科类机构一般。但是必须考虑到非学科机构的非刚性需求,学生并不是非学不可,除非你能打造出极其竞争力的个人品牌,但是这又会形成在监管层面的风险。所以,从长期来看,不合规的机构基本上不会有生存的空间,即使你合规,也需要形成自己的经营优势,因为艺术培训行业已经真正进入到市场竞争刺刀见红的阶段。
太小不抗造,太大不靠谱,艺术培训的最佳形态是什么?
从区域上来说,把经营目标设定在有限区域里的领军者,形成在这个区域里的优势品牌。在成都的一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十几家的校区全部分布在三环以外的各个乡镇,而他们的每一个校区在当地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这一方面和他们进入的时间有关系,另外也和他们采取的集中优势打击一点的策略直接相关。如果把他们放到三环内,可能就不具备太大的优势,而这种做法让每一个校区的经营成本和风险都变得可控,让每一个校区都能形成地域优势。
从科目上来说,强势的单科和孵化的多课相结合会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以书法为例,普遍会认为书法学习周期短,续班率不高,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科目。然而把字写好又是学生的刚需,因此对于美术或者书法相关科目的机构来说,能打造一个书法课程的爆品,作为一个引流产品,继而做其他孵化性科目的转化,会让机构在课程设计上更有体系。因此一定要有爆品科目,用来砸市场,同时配合高粘性科目留住用户。
从经营模式上来说,如果是县城或者区域不大的地方,综合体的模式会更加生命力,因为更容易打造一个流量中心。如果是在某个城市里,走多点模式,贴近社区会更容易在有限区域里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如果是单科目,还是要尽可能的走高端市场,以及一二线城市,这里面有校内美育课程的影响因素,也有目标人群的因素。
总的来说,非学科教培不是一个大生意,却是一个非常适合普通人创业的投资选项。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下限,要建立起自己在某一个特定区域里的领先地位,这是你的根据地,守好根据地,你才能进退自如。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上限,当然这是一个二次发展的问题,这个特定区域到底能有多大?你能辐射的距离到底能有多远?你的可复制能力到底是在一个什么程度?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包括艺术培训在内的非学科教培,生意看起来都不大,市场容量却很大,在不同科目和不同区域里,都会出现更多区域领先的小品牌。他们不一定有特别高的毛利率,却会是所在区域里妇孺皆知的热点。他们不一定能做到一夜暴富,却是可以影响一方的长期存在。
《教培机构(非学科机构)精细化运营手册》暨精研会会员持续招募中,详情私信:运营手册。(付费项目,非诚勿扰)
作者王文杰老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师道研习社创办人,中小企业精细化运营辅导顾问,从事企业运营辅导工作十余年,为数百家百家中小企业提供运营辅导,特别善于系统梳理、快速发现、以点带面、量身定制的方式有效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有力推动盈利可持续,增长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