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赵氏孤儿》的故事家喻户晓,各种艺术形式的演绎层出不穷。2月10日至12日,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年来推出的大热舞剧《赵氏孤儿》将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2月9日,总导演李世博和主演胡阳提前现身,为观众们分享了幕后的创作心得。
导演李世博(左)和主演胡阳(右)
精简故事突出人性深邃
精确的叙事从来不是舞蹈的强项,舞剧《赵氏孤儿》也无意于此,故事本身的跨度长达16年,照搬到舞台上,很容易就成了流水账。另外,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程婴献子之举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很难引起观众的共情。主创团队之所以选择这个看起来相当费力不讨好的题材,“第一直觉是它的故事里充满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和强烈的情感。”李世博说。故事中交织的忠诚、信义、亲情、复仇等种种情感极为复杂,将人性的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李世博认为,屠岸贾与孤儿之间的感情就相当耐人寻味:“屠岸贾留孤儿在身边16年,在相处中肯定付出了很多心血。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哪怕是一块铁也捂热了。”错综纠结的人物关系,让主创团队找到了《赵氏孤儿》的“爆发点”。
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舞剧《赵氏孤儿》将原本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大篇幅的精简,种种冲突被压缩到两天之内,以此折射16年的故事。李世博概括,上半场是赵氏的“屠杀夜”,在血腥的屠戮中,庄姬诞下孤儿,危急关头,程婴被迫做出了至痛的抉择;下半场是孤儿的“成人日”,程婴隐忍多年的仇恨终见天日,孤儿必须迈出人生中无法回避的残忍一步……极简但风格夺目的舞台为舞剧提供了另一重支撑,在写意的虚化空间里,黑、白、红三种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我们想要打造的《赵氏孤儿》的感觉,简化的空间能让观众更集中地体会作品本身和演员表演带来的力量。“李世博说。
生活经历是舞者的“调色盘”
在剧中饰演程婴的青年舞蹈家胡阳,一路与《赵氏孤儿》这部作品共同成长。“2015年,我演程婴的时候才24岁,刚刚大学毕业。”胡阳说。而演出下半场,程婴的年纪已近花甲,“当时我对很多事情的感受不够深刻。去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现在在亲情方面,我可能有了更多的理解。除了练功的技艺,生活的经验对演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些经历就像调色盘,能把演员染色,让舞台上的角色刻画具备更多的内容。”
在剖析程婴这个忍辱负重、甚至可能被当代观众认为“愚忠”的角色时,胡阳不想用纯粹的“善”,更不想用所谓的“恶”,在善与恶的两极之间,“人性是绝对复杂的。”今人已无从知道历史的真相,胡阳理解、刻画的程婴,带着一些被情势裹挟的无奈,“他未必想好自己一定要做一件大义之举,也许在他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已经发生了。我相信观众们看完这样一出戏,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程婴到底是忠是义,是善是恶?大家的反馈同时也是对程婴这个角色的塑造。我们希望能让观众在这部作品里看到对‘人’的理解。”
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在练功
演出在即,胡阳坦言有一些压力,疫情后,这是他第一次回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且要连演三场。为此,自认平时“懒惰”的他,甚至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在练功,破天荒给自己添了一笔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与此同时,舞剧团的其他很多演员也都早早开始了准备工作。
“《赵氏孤儿》当初的创作时间有8个半月,是剧院用时最长的一部舞剧。”胡阳回忆,那8个半月里,大家付出的不只有汗水,还有“血泪”。有一次,在做双人舞的托举训练时,李世博怕胡阳用力太猛,伤到自己和搭档,立刻过来帮忙扶住,但这时,女演员猛一转身,竟直接把李世博的鼻子打成了骨折,鲜血淌了一地,剧院的医生赶紧送他去了医院,“我们当时想,导演都被打‘残’了,今天应该不排练了吧?结果到了晚上,李导一边用纸擦鼻血,一边告诉我们再来一遍。”对于这样一部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无限心血的作品,“我们都希望,年初的这次演出可以圆满成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 方非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