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国内大大小小这么多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绝大多数都在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儿童。心里总是会给自己一种无形的压力,希望凭借自己微弱的能力能尽可能唤醒一部分家长或机构负责人,明白儿童的绘画创造活动不是为了完成一张最终作品只是为了表达他自己。不能只关注结果,要重视过程。
目前行业现状看起来有些浮躁,涌现了许多急功近利的萌芽机构,这里的原因过于复杂不做详述。想讨论的是这种环境带来的后果,画面效果、考级通过率、获奖频率等成了许多机构的“卖点”,这种把目光仅仅投射在“结果”的运营前提必然会导致实质性教育的缺陷,然而受害的终归还是儿童。建议广大家长严选机构,切勿被其展示的华丽所蒙蔽。
以下来聊聊现目前许多机构的弊病。
一、简笔形象的教授,引导干净整洁的画面。
此图例在国外少儿美术启蒙相关读物里被广泛流传。图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位儿童接触了简笔的图象形式以后失去了其创造性。最开始接触到这张图片的我还处于我个人理念启蒙的初期,当时的我是非常震撼的,在日后阅览的书籍里反复看到该案例才明白这也许是国外许多学者的共识:儿童不应该接触过多由涂色书、绘本、临摹卡、教师示范等途径获取的简笔形象信息。危害可想而知,儿童原始最纯粹最鲜活的表现力被限制,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记忆中对“小鸟”的印象和搬运,毫无创作性可言。
也许许多家长会问孩子画这些简笔形象整洁漂亮,孩子画着开心也喜欢,看似还有了自信心。这就好比儿童喜欢糖果而非蔬菜,但不意味着需要把食物由蔬菜换成糖果,尊重孩子意愿与溺爱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创造图像,鼓励儿童与儿童多展开交流。
培训机构十分了解家长,他们深知让正处于涂鸦期探索世界的孩子画出整洁的画面会给许多家长带来错误的认同感。于是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竞争,争先利用各种办法让孩子画“漂亮”。许多简笔形式被创造、传播并深入孩子内心,画画由此变成了一种搬运工作,而非自我表达。
画面对比
二、“我不会画”、“这个怎么画”、“你先给我画一个、给我一个参考画”
如果您的孩子频繁出现类似标题的情况或者是面对画纸无从下手。毫不夸张的说,孩子的绘画天性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我以往的文章中提到过,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原始的“表达冲动”,这是一种印刻在基因中的欲望。绘画作为一个很好的表达手段,请记住一点:任何一位身心健康、没有收到不良干预的儿童都能拿起笔就画,没有例外。那么是哪些情况会导致儿童绘画天性受到伤害呢。
1.培训机构频繁的绘画示范。培训机构频繁的绘画示范使得儿童的绘画依赖性大大增强。其次范画带来的“整洁”画面扭曲了儿童对画面的审美认知,固化思维。最严重的情况是迫于需要应对家长需求,许多机构在儿童自信的自我表达时因为过于凌乱而喝止,迫使儿童画出与范画相符的画面,使得儿童怯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便会出现“我不会画”。
2.家长对儿童画审美认知不足,以成人写实、整洁审美看待儿童画。由于儿童绘画具有一定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绘画阶段只能表现出相对应的画面,由于自己每次自由创作的结果都与“整洁”不符,迫于家长的高期望和要求(或是与以往在培训机构的成果对比),许多儿童也怯于表达。
三、以考级培训展开的美术课程
中央美院原院长、中国美协原主席靳尚谊先生申明立场:
“儿童绘画考级不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不符合美术自身的规律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规律,我是明确反对的。美术考级有必要深入反省。”
美术考级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死记硬背、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天真烂漫的儿童进行美术考级就是依样画葫芦,翻来复去地画上几遍,学生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上看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由于考级练习需要单一地重复临摹,儿童甚至会从中厌倦画画,产生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