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7月的一天,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在扬州引起轰动:经官府批准,一位名叫郭宝珠的女士私人创办的幼女学堂在扬州问世了! 她自任监督,对外招生。此前,在扬州,外国教会办有女学堂,而中国人自己办女学堂,乃开先河之举。幼女学堂,后扩建为私立扬州女子公学。
郭坚忍
创办者郭坚忍,维扬女性觉醒之先驱
郭宝珠,字韵笙,扬州人。她1869年出生于扬州的书香门第,自幼知书达理,聪颖过人,成家后孝敬公婆,持家有道。她接触到进步思潮,和何香凝多有联系,并得到其支持,成立了扬州女子不缠足会,并任会长。结识了秋瑾后,经常诗函往来,逐渐成长为革命斗士。秋瑾就义消息传来,她悲痛万分,誓要继承烈士遗志,遂改字号为延秋。她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为表明决心,故改名为坚忍,不冠夫姓,以示对抗封建礼教、投身革命的决心。后人多以郭坚忍称呼她,而极少提其本名郭宝珠了(为行文方便,以下均以郭坚忍称呼之)。
她曾两次受到孙中山先生接见。一次是在1911年12月,由平刚(同盟会贵州省代表)介绍,以扬州幼女学堂监督身份,汇报回扬开展革命工作的计划,得到中山先生的嘉许。另一次是1917年前后,在上海参加远东饭店欢迎宴会上,她携带儿子陈沣与孙中山先生同桌。
她为争取妇女解放,维护妇女尊严,不畏强权,敢于针锋相对地斗争。1934年,江苏省教育厅编审主任易君左写了一本有侮辱扬州妇女和苏北籍人内容的《闲话扬州》,激起扬州人民的愤慨。身为扬州妇女会长的郭坚忍受各界人士推举为扬州七县代表,并成立“扬州究易团”。此案最后的结果是,易君左登报道歉,省政府撤销其职务,中华书局销毁此书纸版,并赔偿名誉损失费八百元,交扬州人民办公益事业。
全面抗战爆发后,郭坚忍兼任伤兵医院副院长,后随江都县政府撤至里下河地区,1940年1月病逝于江都永安乡。
郭坚忍是辛亥革命前后扬州妇女界的著名领袖。因其倡导妇女解放、创办女学、拥护革命等,而被尊为“维扬女性觉醒之先驱”。
办学曾得到徐宝山及其如夫人孙阆仙的支持
郭宝珠在邀请各界参加的幼女学堂的开学典礼上,作题为《创办女学宗旨和目的》的演讲,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她批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认为女子必须知书达理,才能做贤妻良母,才会有美满的家庭、太平的社会。她阐述男女平等的观念:“近来女权已渐发达,凡我女界同胞不可将丈夫二字误会。所谓丈夫者,不过如农夫、樵夫、轿夫、车夫、马夫、驿夫、挑夫而已。况男女无分轻重,女既以男为天,男即以女为地。人居室中可以终日不见天,问谁能片刻离地呼?”她呼吁办女学之举得到理解和支持:“先生们!姊妹们!我们如一字不识,岂不如同盲人?我们办女学,是为妇女造福。希望大家理解,希望舆论支持!”
“郭坚忍办学处”旧址外简介
幼女学堂校址初在丁家湾,后在弥勒庵桥附近租了一幢两层小楼,将学堂移至此处。如今,弥勒庵桥已改名为花井南巷,两层小楼尚存。
1912年,在驻军统领徐宝山及其如夫人孙阆仙支持下,学校又迁至广储门街。孙阆仙原本是妓女出身,也算一位才女,很乐于与文人交往,认为“文人有书卷气,如对夏鼎商彝于座侧”。她钦佩于郭坚忍之“敢于天下先”的女杰作风,欲与之结识。郭坚忍不以其出身低贱而另眼相看,竭诚相待,二人结为金兰姐妹,指导其学诗学画,过往甚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的南方和袁世凯的北方都来电争取徐宝山,徐宝山与幕僚讨论,终日未决。于是孙阆仙便邀请好姐妹郭坚忍来府协商。在郭坚忍的再三劝说下,徐宝山方才下定决心,通电反对清廷,拥护革命。次日,南京回电,任命徐宝山为军长,成立扬州军政分府。此后,徐宝山遇有重大问题,多请郭坚忍研商,当时有“女参谋”之称。有鉴于此,徐宝山、孙阆仙对于郭坚忍的办学给予大力的支持。广储门街有一处李姓盐商用来抵欠军饷20000两银子的私家花园,东西约40米,南北约30米,占地约1200平方米。军政府便让郭坚忍将学校迁至此处,还拨款500元,用来添置教具,一时传为佳话。
幼女学堂迁至广储门街之后,扩建为私立扬州女子公学。
女子公学在广储门街办学达15年,直至1927年停办。1927年3月27日,北伐军抵达扬州,扬州各界在大汪边召开军民庆祝大会,郭坚忍登台演说,痛斥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言辞十分激烈。4月8日,孙传芳部队攻入扬州后,悬赏3000元捉拿郭坚忍。扬州警察局长刘汉获知消息后,便告知郭坚忍的儿子陈汤,嘱他母亲赶快躲避。郭坚忍在学生朱文英的帮助下,化装成乡村病妇逃往郊外七里甸躲避了数日,最终安全逃往西山亲戚家。一个月后,郭坚忍返回扬城,学校已全部被抄,损失惨重。加之后来原房主人的儿子住进学校,收回房屋,女子公学被迫停办。
如今广储门街上保存的一栋坐北朝南的民国建筑,远远望去似乎还能窥见那特有的高墙青瓦,山墙上有“郭坚忍办学处” 的指示牌。老街坊们说,附近有很大一片建筑都是学校的旧址,而今只保存了这一栋建筑。
郭坚忍的孙子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广储门街的女子公学被迫停办后,“祖母仍不甘罢休,四处奔走、呼吁,幸得北柳巷老尼姑将庵庙前两进板桥1号(北柳巷小学扩建,此庙已不存在),让给办学,一直坚持至日寇侵占扬州前夕。”这段叙述有误。郭坚忍任校长、在板桥1号所办学校并非女子公学,而是扬州女子职业学校。
女子公学学生做操
延请名师,办学多样化,毕业生多获好评
幼女学堂为初等制,按《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学制比男子小学堂缩短一年,为四年,分为甲、乙、丙、丁四级。设有修身、国文、算术、女红、体操、音乐、图画等课程。据陈沣的一篇文章介绍,由于郭坚忍才名素著,幼女学堂一开办,很多开明士绅纷纷将女儿送来入学,也吸引了许多成年妇女,来访订交投师名下。学校改名为“私立扬州女子公学”后,内设师范班、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大江南北前来求学的女生达100多人,还设有专收男童的附属平民小学,极一时之盛。郭坚忍在办学上多自创。在课程开设上,师范班除文、史、算等主要学科外,还设有缝纫、烹调、种植等课程。在教学上特别重视延请名师授课,如当时扬州教育界的知名之士叶贻谷、鲍星南等皆被聘担任女子公学的教职。郭坚忍的儿媳及两个女儿也都任教。郭坚忍自己则任师范班课程,同时还亲自指导学生学习烹调、种植。当时有胜算公司来扬州推销缝纫机,经郭坚忍向其协商,借得几台来校,组织学生练习操作缝纫技术。不久便承接了一批军装订货,并以此收益添置教具和补助困难学生。以致女子公学师范班的毕业生一般都才艺皆备,其在大江南北任校长、教员者多获好评。郭坚忍对贫苦学生的培养不遗余力。她在城郊绿杨村见一报童聪敏机灵,就收其在附属的平民小学读书,并全力资助,直至高等师范毕业。
女子公学的师生们,在郭坚忍的带领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郭坚忍积极参加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斗争。在大会演说时用剪刀刺破手指,写下“抵制日货”的血书,亲率全体女生参加示威游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她也积极响应,带领女子公学的师生罢课和游行示威,声讨军阀与卖国贼。
办学经费得扬州知府嵩峋支持和胞兄郭宝珩赞助
幼女学堂及女子公学作为私立学校,经费大多需自筹。有时,资金一时接不上,办学难以为继。郭坚忍便利用社会活动时机,结识欧阳予倩、顾无为及郑正秋等戏剧界进步人士,在上海义演京剧、话剧,筹集教育经费,
1911年,经费又出现问题。这一年的闰六月廿一日,女子公学初级师范生10人按时举行毕业考试,考题是《幼稚园与保姆院孰急议》,清政府扬州知府嵩峋及两淮学务处林运判莅临督考。试卷交上来,嵩峋披阅后颇为称许,当场拍板,在“肉捐”项下支出办学经费,使学校延续下去。江都县学田款中也曾每月补助60元。到民国时期,在女子公学添设女子师范讲习科以后,江都县每年又补助1500元。
郭坚忍办学,还一度得到其哥哥郭宝珩的经费资助。1913年春,郭坚忍代表中国社会党总部到汉口参加汉口支部的成立大会,住在郭宝珩家。恰巧这天詹天佑慕名来访,欲请郭宝珩出山,协助筹办粤汉铁路事宜,态度非常诚恳。郭宝珩起初迟疑不决,因为他还怀念清朝皇恩,蛰居汉口法租界甘作遗老,并还留着辫子。郭坚忍代兄表态应命。等到郭宝珩送客回房,郭坚忍已向嫂子索来剪刀,冷不防从后面走来,说道:“詹天佑都剪了辫子,你还等待何时?”咔嚓一声,已将郭宝珩那条辫子剪下来了。第二天,詹天佑当面送上聘书,见郭宝珩已剪辫改装,二人畅叙甚欢,便一同渡江赴武昌就职。后来铁路通车,成立粤汉铁路管理局,郭宝珩以秘书兼任总务处长,待遇优厚。郭宝珩对妹妹心怀感激之情,他按月汇款给郭坚忍,支持女学经费。
郭坚忍开扬州人办女学之先风,在扬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当时的名士吴恩棠(字召封,郭坚忍之姑父)为郭坚忍所作《游丝词》题序所称,“扬州有郭坚忍而后有女学,而后有不缠足会,坚忍为扬州女界传人无疑。”坚忍“热心社会,开通风气,为当今教育家”。
有诗书画“三绝”和“扬州女才子”之称的李圣和也曾书七绝一首,悼念郭坚忍:“广陵妇运启先声,青史应标不朽名。当日辛勤树桃李,而今春色满芜城。”
作者 李友仁
编辑 晴子